![]() |
![]() |
![]() |
![]() |
“一带一路”串起东北亚合作 | ||||||||
|
||||||||
目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包括双边、多边以及次区域合作等多个层面,在许多领域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契合点。自倡议提出以来,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等区域国家纷纷提出希望与中国加强“一带一路”合作。 长期以来,中国对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发展、共赢的多边合作均持开放态度。在当前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加强东北亚地区合作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势所趋。 第九届亚洲研究论坛4月2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的论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对接等议题。
东北亚对接“一带一路” 长期以来,中国对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发展、共赢的多边合作均持开放态度。在当前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加强东北亚地区合作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域内各方对加强地区合作均有强烈愿望。韩国提出了“新南方政策”和“新北方政策”,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俄罗斯也提出了自己的远东发展计划,致力于提升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不过这些战略对接多属双边经济合作领域。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中俄朝韩经济走廊”的建议,但因受制于朝鲜半岛局势而一直停留在构想阶段。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冷战后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朝鲜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乃至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战略路线。 吉林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所研究员谭红梅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未来朝鲜如果采取更加活跃的经济政策,从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来说,会扫除东北亚区域经济的断点和盲点,将推进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吉林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张慧智认为,朝鲜的经济建设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周边国家的合作,同时,朝鲜的融入也可为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带一路”对接东北亚 东北亚地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交流合作空间巨大,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东北亚地区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23%,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总量19%。 目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包括双边、多边以及次区域合作等多个层面,在许多领域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契合点。自倡议提出以来,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等区域国家纷纷提出希望与中国加强“一带一路”合作。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亚洲和亚太地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洛娃·伊维塔·尤里耶夫娜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开发和对接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创建全新的欧亚大陆交通配置来说,具有广阔的前景。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尤为重要。比如,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交通和物流项目,有助于振兴区域经济和区域内的社会发展,加强俄罗斯和域内国家的互动。 韩国庆北大学政治科学与外交系教授李贞太表示,“一带一路”是实现韩国经济再飞跃的机会,比起其他国家,韩国更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贯穿朝鲜半岛,半岛一旦贯通,人员和物品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活跃。而且,朝鲜半岛的贯通,还能连接日韩海底隧道(仍在设想中)以及未来建设穿越北极的冰上丝绸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对接东北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够帮助中日韩三国企业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多式联运的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港口,如中国连云港、青岛,韩国釜山、仁川,日本神户、下关等。以青岛港为例,来自韩国釜山港的货物经船运到青岛后,由铁路装箱经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往中亚、欧洲。“不同客户对物流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时效,有的要求降低成本。‘一带一路’为满足企业的不同运输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青岛大学青岛“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修德说。 长远来看,东北亚各方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积极进行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实施,重点提升区域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区域各国优势互补。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贸易投资互利合作,有利于构建东北亚地区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物流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活力,促进地区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