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做好深耕日韩文章问题丨打造面向东北亚门户枢纽 | ||||||||
|
||||||||
把目光放到东北亚区域,威海正处在毗邻日韩的核心位置。 面对RCEP正式生效、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起点建设等重大机遇,威海锚定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重点任务,提出要高度关注做好深耕日韩文章。这篇深耕日韩文章,传递出威海打造面向东北亚门户枢纽重任的信心,彰显着为中日韩深化经贸合作先行先试的担当。 一年来,威海咬定“深耕”不放松,打好特色优势牌,对日韩开展从经济到人文、科技、政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用奋斗蹚出一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特色路径。 精准研判 咬定“深耕”二字不放松 地处毗邻日韩的开放前沿,威海有基础、有责任做好深耕日韩文章。 威海和日韩交往源远流长,特别是地级市成立以来,多次主动迈出国内对日韩开放“第一步”。1990年,开通国内首条对韩海上航线;2015年,获批建设国内唯一一个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也赢来了软银、日立、三星、SK等世界500强的认可与合作。 事实证明,威海深耕日韩,不仅对自身发展十分关键,对全省乃至国家高水平扩大开放,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迈向“十四五”,威海依旧保持分析时与势的清醒、把握危与机的敏锐。2020年末,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做好深耕日韩文章,加强对日韩各领域情况的深度研究和战略谋划,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用好用足“四港联动”优势。 这是对开放大局和区域实际的深入考量。 东北亚正成为国内城市开放合作的主要区域,各地都在抓紧谋划。特别是RCEP生效、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起点建设等外部机遇接踵而来,唯有超前谋划、主动争取,威海才能继续保持领跑身位。 “必须树立起‘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做好深耕日韩文章,答案就在题干里。咬定“深耕”二字不放松,是推动对日韩合作取得更大突破的关键。 那么,深耕的内容应该有什么?重点应该是什么? 市商务局和各区市、部门一道,敲开全市企业,以及商务部研究院、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等机构智库的大门。 共识,在问需问策中逐渐形成——要“深耕”的内容有经贸、产业、科技、人文、政策等各领域,但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经贸和产业领域这个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等发展,实现“落一子而满盘活”。 重点突破 深化对日韩经贸和产业合作 让共识成为现实,最好的答案就是行动。威海把部署要求细化为具体工作,迅速在行动上见真章。 深化经贸和产业合作,威海从明确行动纲领入手。一年来,《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措施陆续出台,有关发展“四港联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的内容,被正式写进文件,路径更加清晰。 围绕“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威海继续构建东北亚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去年3月,开通至日本大阪空运航班;去年4月,开通全国首条“中国—韩国”海运电商专递;去年11月,推动乳山港正式具备外贸条件…… 跨境电商时代,让威海对日韩的开放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威海主动提出,要打造面向日韩、辐射RCEP成员国的跨境电商中心城市,对外深化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对内出台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扶持政策,努力打造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日韩商品集散地。 聚焦跨境电商,各区市、开发区纷纷行动起来,加大物流分拨中心、电商大平台建设力度。第三届中韩(威海)跨境电商大会上,全市一口气签下洋码头日韩跨境电商总部、顺丰(威海)跨境口岸中心等8个项目,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日韩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还体现在产业领域。为了引进更多日韩世界500强企业,威海在打造产业园区上下功夫,为招大引强提供高质量平台载体。 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日(威海)产业园加速从规划走向现实。其中,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坚持边建设边招商,2021年引来了首批“新住户”——总投资1.44亿美元的6个重点日韩资项目。 “我们正重点对接韩国的世界500强等企业,力争产业园产值超过20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到60%以上。”经开区商务局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招商服务处处长韩金花说。 影响扩大 从“试验田”迈向门户枢纽 2021年9月10日,山东省首个针对韩国市场的进口博览会——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现场迎来一位特殊“主播”——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金敬翰。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在直播间引起一阵“买买买”的弹幕。 这是威海深化对日韩合作成果的生动写照。 从“金桥轮”开始,威海持续加密到日韩物流通道。对韩,已开通海上航线9条,每周客货和集装箱航班21个,空运航线6条;对日,开通海上航线7条,每周集装箱航班7个,空运航线1条。特别是“石岛—群山—釜山—大阪”客货班轮航线,成为全国唯一常态化运行的中日韩陆海联运通道。 对日韩贸易产业合作更加密切。2021年,威海对日韩进出口774.3亿元,同比增长27.5%,特别是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8倍,占进出口比重居全省第一。同时,2021年全年引进捷士客食品等日韩资项目184个,比重占全市新设立外资项目总数的53.6%。 科技、文化各领域交往愈发频繁。“对话威海”中日经贸文旅交流推介会吸引两国260多名重量级嘉宾参会,为全国中日“对话地方”系列活动“打了样”;启动“中韩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威海与韩国群山、富川等友好合作城市形成丰富联动。此外,我市还举办了2021中韩非遗文创交流会等10余场对日韩国际交流活动。 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日韩各界开始“主动代言”。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召开,韩国世界500强企业、SK E&S中国副总裁金天经等一众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欣然出任咨委会委员;在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眼中,威海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的交往,“已成为韩中两国地方经济交流的典范”,对两国合作意义重大。 威海在全省全国开放大局中的作用,由此愈发凸显。 深化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加快建设威海(石岛)—群山—釜山—大阪陆海联运40小时快线等工作,被写进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文件,提升到全省高度加以推动。 历史性的抵达,换个角度就是开创性的出发。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深耕日韩、扩大开放牢牢抓在手上,深化拓展“四港联动”合作,整合运用政策叠加优势,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载体。理念一以贯之,内涵与时俱进。 面向新征程,威海锚定目标不放松,在深耕日韩之路上砥砺前行,为全省全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展现担当、作出贡献。 ■ 记者手记 把“深耕”二字落到实处 一提起威海,人们总会联想到“开放”二字。位于毗邻日韩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位置,威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去年以来,威海多次提出“深耕日韩”,既是为了发扬优势实现更大发展,也是为全省全国高水平扩大开放打造样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RCEP正式生效和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唯有在“深耕”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外部经济形势,创新对外开放思路,才能实现更大发展。威海在行动上见真章,突出经贸和产业领域这个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等发展,带动科技、人文、政策等各领域交流更加频繁,实现“落一子而满盘活”。 城市越开放,就越会形成发展的强磁场。新起点上,威海依然要把深耕日韩牢牢抓在手上,深化拓展“四港联动”合作,整合运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的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日(威海)产业园等实体园区建设,真正把开放亮点变成发展支撑,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 业内人说 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夏志成—— 把握RCEP生效机遇,“乘风”而行 去年11月份,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日韩合作推进会威海分会场活动在我市举办,一共组织了100多家日韩资企业线上参会。这是我市2021年深耕日韩工作中重要活动之一。 在对日韩合作中,我市一直重视顶层设计。《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是威海推进对韩开放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从咨询业内专家到定稿,历时5个月。相比以前,新的行动计划举措更实,牢牢把握RCEP生效和中韩文化交流年等重大机遇,继续在推进“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招商引资和对韩人文交流合作上下功夫。 在实践方面,2021年,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全市都在加大对日韩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市级投资促进中心,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的通知》,全员参与,逐一拜访日韩大企业驻华总部,成功举办了首届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2021年全市引进日韩资项目184个。 2022年,我市将牢牢把握RCEP生效、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等机遇,“乘风”而行。按照新的行动计划,继续做好“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对日韩招商引资等工作,推动对日韩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 专家点评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文—— 推动引智招商 重视软环境建设 威海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国际化新兴城市,开放包容、勇敢探索。 后疫情时代,威海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了一系列对外经贸交流活动,与日韩两国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交流也更加紧密,规划建设了对韩、对日特色产业园区,引进韩国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在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医疗、机电装备以及现代物流等产业上加深与日本合作,承接日韩优质项目,充分发挥了面向日韩开放的“桥头堡”作用。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将从多方面重构区域产业链。威海要充分挖掘RCEP带来的制度红利,对标RCEP中200多项“软性义务”,打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通过精准培训和深度调研,广大企业可以了解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变化的发展态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加大对日韩两国“招商引资”的同时,威海也要积极推动“引智招商”,集聚国际高端技术人才,为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