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 ||||||||
|
||||||||
自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启动以来,威海抢抓机遇,迅速行动,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全面绿色转型,举全市之力全速推进。一年来,威海入选全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成功获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威海样板”。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威海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责任担当。威海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相继成立威海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配套重大事项工作台账,为先行区建设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任务既定,关键在行动,威海紧盯项目,抢抓新赛道。眼下,在高区初村镇,占地3800亩的低空装备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亿航智能、上工申贝、万丰航空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从整机制造到配套研发,一条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形。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县级干部杨广达表示,始终坚持“大抓经济”不动摇,以实体经济为坚实支撑,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全市10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2.6亿元,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85个,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项目是“硬支撑”,绿色发展是“主动力”,威海全力推动船舶、纺织服装、轮胎制造等传统产业向“新”而行、向“绿”转变。在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以往人头攒动的船舶建造岗位,如今变成了自动化率高达80%的“黑灯车间”,机器人精准完成各项任务;而在迪尚集团,只需轻点鼠标,AI大模型平台就能瞬间生成千套服装方案,全链条数据驱动,让效率提升30%……这些从“制造”迈向“智造”的深刻变革,清晰勾勒出威海数智转型的实践路径。今年上半年,我市成功获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新增钓具、房车2个省级“产业大脑”;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数字领航典型案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首位。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威海不仅深耕传统领域,更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今年8月,在万里之外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由我市企业投建的东非商贸物流中心正式开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亲自到场“站台”,这场跨越山海的成功合作,正是威海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上半年,我市对拉美、中东、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22.7%、23.5%和98.4%,国际市场“朋友圈”不断扩大。 威海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科长唐海朝表示,对外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对内也聚力扩大内需,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力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在稳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筹集3000万元发放零售、住宿、餐饮消费券,上半年分两批次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拉动消费近9000万元。 向“新”求变的同时,威海更借“绿”生“金”。在华能石岛湾核电站,上万名建设者奋战一线,稳步推进核电压水堆扩建工程建设;不远处的朗盛新能源里,产线高速运转,大型风电叶片批量下线,等待送往海上风电场……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威海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以来,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国和一号”1号机组并网发电,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在全省同类项目中率先实现并网运行……截至今年7月,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771万千瓦,占比73.48%,稳居全省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绿色发展的成果,最终体现在惠及民生的点滴之中。2024年,我市完成省定4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修复造林4.4万亩,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国家级试点和省级海洋垃圾循环利用试点,全市PM2.5浓度连续4年稳定达世卫组织标准,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全省最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转化为威海最鲜明的发展底色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